【歷史博物館】「香港故事」展覽落幕全日近萬人參觀 有港媽攜子女認識本地歷史

社會

發布時間: 2020/10/18 21:09

最後更新: 2020/10/18 21:10

分享:

分享:

香港歷史博物館常設展覽「香港故事」暫別公眾前最後一日,不少市民到場參觀。(程志遠攝)

香港歷史博物館常設展覽「香港故事」暫別公眾前最後一日,不少市民到場參觀。有媽媽希望子女多認識香港屬英國殖民地時期的情況,盼展覽翻新後的內容保持中立;亦有年輕人認為翻新內容宜加入金融風暴、沙士及近年社會事件;亦有初中生冀認識多點香港運動員的輝煌戰績。

康文署稱,「香港故事」常設展由上星期日至昨日(17日),的入場人次超過17,800;而今日(18日)全日有超過9,800人次入場。 

香港歷史博物館「香港故事」常設展覽暫別公眾前最後一日,港英時代展品、1:1電車成市民拍照熱點,詳情即看:【下一頁】

港媽吳小姐帶同就讀小學的兩名子女趁展覽翻新前最後一日進場觀賞,希望他們可以了解香港的過去與歷史,

例如香港曾經做過英國殖民地,覺得小朋友都應該要有印象香港都經歷過這些事情、當中的轉變等。

吳小姐(右)希望展覽翻新後,仍能繼續成為一個中立而又反映到歷史事實的博物館。(程志遠攝)

對於展覽翻新後擬加入香港回歸後的事件,吳小姐說,認知上有需要,但情感上仍在接受,「始終對過往的太平及和諧有很多不捨。」她說,歷史博物館對下一代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希望展覽翻新後,仍能繼續成為一個中立而又反映到歷史事實的博物館。

與女友人並肩到場的林先生指,展覽翻新後,擔心博物館會成為被政府自我審查的對象,部分港英政府的歷史或敏感事件有可能被移除,故把握最後機會將重要的港人集體回憶用相機記錄下來。

林先生(右)擔心博物館會成為被政府自我審查的對象。(程志遠攝)

他認為,若展覽翻新後加入香港回歸後的事件,應包含97金融風暴、居港權人大釋法、2003年的沙士及開放自由行、民主黨與中聯辦會面、2012年雙普選問題及2014年雨傘運動、反修例事件等,

讓下一代在書本以外有更多渠道認識香港歷史。

林先生稱,歷史轉物館是一個比後人認識前人事情的地方,以及「learn from the mistake」(從錯誤中學習),盼展覽翻新後的內容不會存有太多自我審查。

來自葡萄牙、來港公幹的Joao表示,因知道今日是展覽翻新前的最後一日,故專程到場,亦是他首次參觀歷史博物館,希望了解更多香港的歷史。他形容,個人對香港的認知較表面,大多知道曾屬英國殖民地,其他歷史事件則多由歐洲的角度了解,相信透過展覽可以更全面認識香港多年的演變及文化,以及香港過去與未來的樣貌。

來自葡萄牙、來港公幹約3個月的Joao表首次參觀歷史博物館。(程志遠攝)

初中生李同學亦與4名同學一同觀賞展覽,認為展覽的內容比課本知識更全面、完整,但擔心翻新後會移除對中國不利的歷史事件或內容,盼館方保留。他亦期望日後展館可加入香港運動員的輝煌歷史,例如奧運金牌得主、經歷等,相信可吸引遊客參觀。

何氏夫婦相隔數十載再臨歷史博物館,認為香港歷史文化與內地息息相關,不論割讓予英國及回歸中國皆是,認為展覽翻新後,仍要將香港多年的歷史一五一十地展現出來,不要「離題」,由公眾去分辨對與錯,最重要是秉持當中的教育意義。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bit.ly/2JdOaiS

訂閱TOPick Telegram,集合最新優惠及送禮情報:bit.ly/3bebLM2

記者:陳曉瑩